马荀一怔,笑了笑不说话。
这时嘴里塞满了烤羊肉的高瑞(乔致庸的一个伙计)嘟哝道:“马荀哥,你说啊,我们都听着呢,乔东家什么话都能听进去的。”
马荀笑着在高瑞头上敲了一下,直言道:“要是伙计们都能顶一份身股,参加分红,我们这些人当然求之不得,可东家和掌柜的利就薄了!东家怎么连这一层也想不到!”
乔致庸想了想,问:“马荀,你想在生意里顶多少身股,才愿意留下?”
马荀大为惊喜:“东家,您真愿意让我这伙计也在生意里顶一份身股?”话刚出口,他又气馁,嘟哝道:“这不可能,全天下的晋商都不会同意的!”
乔致庸捞起一个烤包子,美美地咬了一口,道:“我不问你这个,我问的是想你这样的伙计,自己觉得该顶多少身股?”
马荀忍不住遐想:“东家,要真有那一天,我觉得自个儿能顶二厘身股就满意了。四年一个账期,上一个账期每股分红一千二百两,我有二厘身股,就是二百四十两,比我四年的薪金加起来还多一百六十两,我老家一家大小,一年四季就开销不尽了,还可以买房子置地。真要有这么些银子赚,打死我也不走!”
乔致庸将怀中的酒一饮而尽,笑道:“酒喝到这会儿,才喝出点意思,回去我要重订店规,在生意里给您二厘身股!”
马荀一听简直惊呆了,旁边的高瑞淘气,狠狠地掐了他一把,他方才“哎呀”一生回过神来。
第二天,乔致庸召集掌柜的(总经理)开会,马荀等部分伙计也参加了。会议中乔致庸说:“无论一国一家还是一店,要想兴旺,用人,用人就要兼顾东家、掌柜、伙计三方的利益,我提议,在店规里加一款,学徒四年以上出师,愿在本号当伙计者,一律顶一厘身股,此后按劳绩逐年增加。”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诧地抬起头来。
顾天顺(大掌柜)抬头想说什么,又不好张口,暗中捅了捅身边的二掌柜。
二掌柜无奈地站起道:“东家,你这一条……恐怕自打有了晋商以来,就没有过。要是伙计也能和掌柜一样在生意里顶一份身股,掌柜和伙计还有啥区别?”
三掌柜接着站起,道:“东家,我明白东家的意思,东家是看这一阵子要辞号的伙计太多,想留住他们,这是东家对伙计们的恩情。可是东家,要是看哪个伙计家中过得很难,你让柜上另外施恩就行了,万万不可开这样的先例!”
此言一出,下面的掌柜都起哄起来,孙茂才不禁皱起眉头,有点担心地朝乔致庸看去。
只见乔致庸神闲气定,用力拍拍手道:“诸位,我说两句。大家的一件我也听到了,反对的理由无非有两条,第一条,给伙计顶身股在晋商中没有先例;第二条,你们担心给伙计顶了身股,掌柜的就失了颜面,和伙计不好相处。如果只有这两条,那我就要说说自个儿的一意见了。要说没有先例,那也没有什么,天下事总要有人第一个去做,关键在于这样做有没有道理。给伙计顶身股,是为了留住人才。人才是什么?人才是我们做生意的根本。只要能把人才吸引到我们复字号来,我们为什么不能开一开这样的先例?”
众人安静下来,乔致庸继续道:“别的不说,比方说复盛公的马荀,据我所知,近年来复盛公的生意有七八成都是马荀做成的。这个人要是走了,复盛公的生意就让他带走大半!这样一个人,我们为什么不能给他顶一份身股,让他留下?”
一时间众掌柜都互相看了起来,想反对又似乎很难反驳。
乔致庸看看他们,又补充道:“至于第二条,我们现在就可以在新店规上清清楚楚地写上,即使掌柜的和伙计同样顶一份身股,掌柜的也哈是掌柜,伙计要绝对要尊重、听从掌柜的招呼,谁违背了这一条,就是违背了店规,大掌柜依然可以让他出号!”
很快便有人道:“好,这样好。”
乔致庸便趁热打铁:“大家没有意见是不是?没有一件,这一条就定了,给伙计们按年资顶一份身股!”大家欢呼通过。
乔致庸和孙茂才下棋,一局完毕,孙茂才拿出旱烟,美美地吸了一口道:“东家,你想过没有,你为复字号订的这个新店规,不但在包头,而且有可能在全体晋商中引起一场地震!”
乔致庸摇头:“茂才兄,你甭吓我。我只是为了留住马荀,为了清除复字号内部的积弊,有你说的那么耸人听闻吗?”
孙茂才笑道:“东家,我现在觉得,你可能在无意间做了一件大事。自古以来,伙计在掌柜的眼里算什么?说的重些,伙计就不算人,掌柜的赏饭给他吃,他才有饭吃;掌柜的不给他饭吃,他就没有饭吃。这下可好,你让他们也在生意里顶一份身股,他们在内心里就和掌柜的,甚至和你这个东家平起平坐了!”
“真的?”
孙茂才笑道:“你这一纸新店规,把伙计也变成了东家,既然他们成了东家,他们还会离开复字号吗?”
乔致庸笑了:“还有吗?”
“你将在晋商中间引发一场人才大流动,不用多长时间,上门当伙计的人将挤破复字号的大门!”
当天夜晚在乔致庸竞争对手的店铺达盛昌内,掌柜的崔鸣九走进东家邱天骏房中,兴奋道:“东家,乔致庸做了一件让全包头商家瞠目结舌的事,他改了复字号的店规!”
邱天骏一惊:“改了店规?”
崔鸣九有点幸灾乐祸,道:“东家,他坏了晋商多少辈子的规矩,让伙计也在他的店里顶一份身股!”
邱天骏心中一震,长久地站着不发一语。
崔鸣九奇道:“东家,您怎么不说话?这件事闹得我们达盛昌的伙计心都动了!但凡能办点事的,人人都想辞号,奔复字号去呢!”
邱天骏突然回头,道:“你悄悄告诉他们,让他们等着,过不了多久,我也给他们顶一份身股,只是谁也不能说出去!”
崔鸣九大惊:“东家,我们也要……”
邱天骏转过身道:“这件事到此为止,不要再说了!”
马荀是非常能干的伙计,要是离开了对乔致庸就是个很大的损失。可马荀根本动力去干,因为干的活很多可拿到的薪水很低,也就是付出与回报严重不对称。当竞争对手给出更高的薪水时,任何一个人都会考虑到跳巢。怎么样留住他?留不住他是因为他觉得他在为别人干,因此要让他觉得在为自己干才能解决他的动力问题。
乔致庸的做法改变晋商沿袭多年的只给掌柜身股不给伙计身股的制度,这么一做解决了伙计的积极性问题,为他人干转为了为自己干,这样做就能留住能干的伙计从而使生意得到延续。现在很多企业给员工股份也是乔致庸做法的一个延伸。
乔致庸改变制度也说明了不因循守旧,能够根据发展敢打破常规。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只有敢于创新的才能获得发展,机会永远属于创新的人,制度竞争远比产品竞争有着更高的竞争力。不过归根结底,竞争获胜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人,人是第一要素。只有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解决人才的动力问题与长远发展问题,才能获得大的发展,而乔致庸的创新做法就很值得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