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两家全球包装巨头——史墨菲卡帕和维实洛克的合并后,整合而成的史墨菲维实洛克公司近日发布了备受瞩目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根据财报,史墨菲维实洛克在合并后的第一季度实现了总销售额7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7亿元)。其中,北美地区贡献了46.7亿美元的销售额,而欧洲、中东和非洲以及亚太地区销售额合计为25.8亿美元。在盈利方面,公司实现了净利润3.82亿美元,相应的净利率约为5%。
史墨菲维实洛克首席执行官托尼史墨菲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将公司合并后首季的整体业绩描述为“强劲”,尤其考虑到宏观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他强调,在两家公司完成合并并开始深度整合后,北美市场已显现出积极的结构性改善迹象,这部分得益于整合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市场优化。
然而,他也坦承,包括北美在内,以及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区域的市场环境都面临“一些挑战性”,例如需求波动和成本压力。相较之下,拉丁美洲市场表现“非常出色”,公司计划将继续在该地区进行战略扩张,尤其是在经济体量庞大且充满潜力的巴西市场,这反映了公司对新兴市场增长潜力的重视以及区域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首席财务官肯·鲍尔斯补充道,第一季度第三方纸张销售额有所下降,但这部分被核心的消费包装出货量同比增长1%所抵消,显示出即使在市场承压时期,公司在与日常消费紧密相关的领域依然保持了韧性。
合并后的整合策略:精简、优化与产能调整
为快速实现合并协同效应、提升整体运营效率并优化全球资产布局,史墨菲维实洛克在合并后立即启动了一系列积极的整合与精简措施。就在财报电话会议召开前几个小时,公司宣布了一项重要决定:将关闭全球范围内的四家工厂或生产线,以淘汰低效产能并优化生产网络。这些关闭将影响位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德克萨斯州福尼的美国工厂,以及德国的两家未披露具体地点的工厂,共计约650名员工将受到影响。
公司表示正努力为受影响员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过渡方案。结合此前已宣布关闭的墨西哥和荷兰各一台纸机,史墨菲维实洛克合并后的生产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总计60万吨的纸板产能。这一产能调整有助于缓解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提升现有优质资产的利用率和整体盈利能力。
高管们表示,这些工厂的关闭是支持公司合并后正在进行的精简工作和结构性调整的关键一步,是优化全球生产布局、提高资产效率的必要举措。未来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效率目标,继续评估并优化其全球生产系统,确保资源配置最优化。首席执行官托尼史墨菲进一步透露,作为合并后组织架构调整和人员优化的部分,自去年7月两家公司完成合并以来,公司在北美地区已实施了涉及约1800名员工的离职计划,这显示出新公司正在加速整合步伐,力求快速实现规模效益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投资未来:强化能力,布局增长
在精简优化内部运营的同时,史墨菲维实洛克也在积极投资未来,以期提升竞争力并拓展关键业务能力,为中长期增长奠定坚实基础。公司计划投资采购25台更高效、更先进的加工设备,这些设备预计将显著降低未来的运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计划于明年(2026年)开始逐步实施,分批投入生产。
此外,公司正大力推行旨在快速见效的“速赢项目”。托尼史墨菲表示:“我已授权我们在北美地区实施近140个‘速赢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是流程改进、技术微调或业务整合方面的快速行动,预计将为北美业务带来约5000万美元的额外EBITDA。同时,我们也在欧洲和亚太地区实施了60多个类似项目,这些项目预计将在2026财年及以后贡献2000万美元的额外EBITDA。”这些“速赢项目”反映了合并后新公司在充分挖掘现有资产潜力、提升内部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方面的迫切与努力。
除了效率提升,公司也在投资建设新的加工工厂,以更好地支持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扩大市场份额。财报指出,作为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和区域供应韧性的举措,近期新增了两家先进的瓦楞包装加工工厂:一家位于华盛顿州朗维尤,已于2023年11月投产并运行良好;另一家位于威斯康星州普莱森特普雷里,该工厂于去年夏天破土动工后建设顺利,目前已竣工,一位发言人证实预计很快将全面投入运营,为当地及周边客户提供服务。
此外,公司位于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新的盒中袋工厂也即将竣工,这将进一步增强公司在液态食品和饮料包装,特别是无菌包装和大型包装领域的供应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抓住细分市场的增长机遇。
市场环境与外部风险应对:关税的不确定性影响
面对复杂的全球市场环境,关税等外部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是史墨菲维实洛克高度关注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托尼·史墨菲表示,目前公司“确实看到客户对潜在的关税政策感到非常紧张”,担心其对供应链稳定和产品成本造成影响。
幸运的是,由于公司在合并后拥有更广阔的生产网络和更灵活的全球供应链,目前关税尚未对当前运营造成任何实质性问题。这部分得益于公司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厂之间调整部分产品的生产和供应。史墨菲解释道:“由于我们与客户(主要是消费者品牌)有大量的跨境贸易,为了确保供应的连续性和成本的可控性,自合并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调整供应链,以减轻关税可能带来的潜在冲击。”
然而,这种调整并非没有代价,且长期面临不确定性。根据公司内部模型测算,如果所有拟议中的关税都按最高水平实施,公司潜在的年化成本可能高达约1亿美元,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数字,可能对合并后的盈利能力产生显著影响。史墨菲认为,要彻底消除不确定性并提振市场终端需求,关键在于“我们确实需要看到消费者信心恢复,而这又紧密关联着关税政策走向、通货膨胀和整体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显示出宏观环境对包装需求的决定性影响。
未来展望与协同效应实现路径
展望未来,史墨菲维实洛克对下半财年的市场复苏保持谨慎预期。托尼史墨菲指出,继3月和4月初的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之后,4月下半月的需求似乎趋于平稳,出现企稳迹象。不过,高管们对2025年下半年的市场复苏强度并不抱很高期望。史墨菲表示:“我们并不指望经济会出现非常强劲的V型复苏,我们更倾向于预期一定程度的、温和的复苏。”
尽管市场前景谨慎,公司对合并带来的巨大协同效应充满信心。两家公司合并后,有望通过优化运营、整合采购、共享技术、交叉销售等多种方式,实现总计4亿美元的合并协同效应目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增长驱动力。其中约3.5亿美元的协同效应预计将在2025财年内实现,这将有力地支撑公司合并后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基于以上分析和对协同效应的信心,公司预计2025财年第二季度调整后的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约为12亿美元,而全年调整后的EBITDA预测维持在50亿至52亿美元之间,反映了管理层对完成整合和实现预期协同效应的信心以及对全年业绩的审慎乐观。
总体来看,史墨菲维实洛克公布的2025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是这家由两家行业巨头合并而成的全新实体交出的首份重要“成绩单”。报告显示,尽管全球部分区域市场仍面临挑战,但公司整体业绩表现出一定韧性,特别是在北美市场已显现出合并带来的初步结构性改善迹象。
为了快速整合资源、提升效率并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史墨菲维实洛克正积极进行大规模的战略重塑:一方面通过关闭低效工厂、优化组织架构来精简运营和调整产能;另一方面则大力投资于更高效的设备、快速见效的“速赢项目”以及新的加工工厂,以提升技术能力、拓展市场份额并增强供应链韧性。
合并带来的巨大协同效应被视为支撑未来业绩增长和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这份财报不仅是对新公司初期运营状态的披露,更是其在包装产业变局下,主动求变、加速整合、蓄力前行、剑指未来的战略蓝图的初步呈现,预示着这家包装新巨头正步入一个深度整合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