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鱼吃小鱼!造纸业上演逆周期扩产,关乎生死的淘汰赛正在上演!

   2025-08-05 2

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下游涨价乏力

据《华夏日报》报道,一位华北地区的烟酒杂货店老板表示,最近废纸回收价从每斤三毛涨到了四毛甚至五毛。尽管自己因此错过了卖出存货的好时机,但也反映出废纸价格确实出现了上涨。

受此影响,玖龙纸业、江西理文造纸、湖北荣成纸业等主要包装纸企业纷纷发布涨价通知,将瓦楞纸、箱板纸等包装纸价格上调30-50元/吨。这是今年以来造纸行业的第三轮提价,前两轮分别发生在1-3月和5月。

然而,专家分析指出,本轮涨价幅度并不算大,主要是因为近期降雨导致废纸回收量减少,进而推高了成本。但当前正值行业消费淡季,下游需求端并没有明显好转,因此价格传导效果不佳。有业内人士表示,瓦楞纸的涨价尚未传导到包装环节,由于终端订单不足,部分包装企业甚至在降价竞争,整个产业链利润承压。

“逆周期”扩产,加剧供需失衡

与包装纸的“小幅”上涨不同,以纸浆为原料的白卡纸、文化纸等纸种价格在7月以来却呈下行趋势。卓创资讯分析师常俊婷指出,这主要是由于产能持续增加而需求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近年来,造纸行业陷入了一个“越扩产越不赚钱”的负向循环。2023年至2024年,国内造纸行业新增产能超过1000万吨,主要集中在包装纸、文化纸领域,而同期纸制品消费量增速仅为1.5%。供大于求导致行业开工率大幅下降,主要纸种价格也持续走低。

面对这种困境,企业为何还要持续扩产?一位不愿具名的纸企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坦言,扩产是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如果自己不扩产,公司的市场份额就会被其他企业蚕食,最终面临淘汰风险。

一位上市纸企前十大股东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造纸行业是“大鱼吃小鱼”的游戏,在行业下行期,有实力的大企业通过扩产能够拖垮那些没有上游纸浆供应的小企业。只有实现“林浆纸一体化”的企业,才能凭借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最终占领市场。

策导向与行业出路

尽管造纸行业整体面临严峻挑战,但部分上市公司业绩仍表现出韧性,如2024年全国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同比增长8.6%,行业总利润也略有增长。然而,一些企业如山鹰国际、岳阳林纸的业绩却出现了波动,甚至由盈转亏。这表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盈利能力正在分化。

面对行业“内卷”加剧的现状,政策层面和行业协会已开始积极行动。中央财经委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先后提出要“反内卷”、“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并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广东省造纸协会也发布了“反内卷”倡议书,呼吁抵制低价无序竞争,优化产能结构。

回顾历史,在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期间,造纸行业曾淘汰了大量落后产能,市场竞争格局得到优化,头部企业集中度提升,行业发展重回健康轨道。国泰海通证券和兴业证券等机构分析认为,本轮“反内卷”政策和持续的价格压力,将再次推动造纸行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主动收缩和被动淘汰将并行,最终加速落后产能出清,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当前中国造纸行业正处于一个深刻的调整期。废纸价格的上涨只是短期因素,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供过于求的现状。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在于产能过剩与需求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尽管龙头企业出于市场竞争和扩大份额的考虑仍在“逆周期”扩产,但这种“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已经引起了政府和行业的关注。

未来,造纸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是去产能、促整合。在政策引导和市场竞争的双重作用下,那些缺乏技术、资金和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将逐步被淘汰,而具备“林浆纸一体化”优势和高附加值特种纸生产能力的大型企业将脱颖而出。

对于企业而言,短期内应重点做好成本控制和销售管理,以保证利润率;从长远来看,则需要加大研发投入,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特种纸领域转型,以摆脱同质化竞争的困境。造纸行业能否通过这一轮深刻调整,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是未来几年值得关注的焦点。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行业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