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纸板如何利用智能化控制降低胶水耗用

   2020-01-31 37

在制作纸板过程中,往往在上胶量上犹豫不决。上胶量过小,容易脱胶,难以保证产品的质量与品质,上胶量过大,把胶水间隙调大,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和耐损度。如何把握好上胶量,既降低成本有提升质量?让我们走近上胶工序,了解最优解决方案。

上胶量大的危害

一般情况下,员工在常规生产过程中控制糊量,都愿意把胶水间隙调大,这样就不会脱胶,但其危害也很大:

A、纸板较软,易压扁,厚度下降,导致纸板平压强度、边压强度、耐破强度下降。

B、纸板表面品质不好,面纸露楞,边缘起皱,里纸起水泡等。

C、纸板易发生翘曲。

D、增加了温度烘烤、降低车速。

E、耗胶量大,成本提高。

成本差异计算:

以平均月产量500万㎡计算,如果淀粉单耗上升2g/㎡,那么一年淀粉多耗用:2g/㎡×500万㎡×2800元/吨×12个月=33.6万元。

计算淀粉耗用面积为标准平方:

三层面积×0.6+五层面积×1+七层面积×1.5

行业内通常淀粉耗用量:11-13g/㎡,淀粉耗用量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决定:

1)胶线宽度占50%;

2)糊轮甩胶占30%;

3)胶水结块占10%;

4)固含量大占10%。

上胶间隙控制

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速度状况下,通过制程控制自动调整糊轮与切糊之间的间隙,达到相应材质下的最小上胶厚度。

120g/㎡以下原纸克重对应上胶间隙0.8-1mm;

120-170g/㎡原纸克重对应上胶间隙1-1.2mm;

170g/㎡以上原纸克重对应上胶间隙1.2-1.5mm。

实施关键点:

1、糊轮与切糊轮的实际间隙与设备的显示间隙是否一致。

 2、不同材质与相适应的上胶间隙厚度设置参数是否可行。

3、调示设备不同速度,相同胶水粘度下,糊轮与切糊轮间隙与上胶厚度之间的关系参数设置是否可行。

最小上胶厚度

主要是针对纸板的品质,厚度越小,纸板品质受损越小;其次是针对胶水的耗用量,厚度越小,胶水耗用量越小。所以在确保有效粘合的前提下,上胶量越少越好。

胶线宽度测试

糊轮甩胶

糊轮甩胶的结构差异:

糊轮甩胶-传统模式

糊轮甩胶-垂直模式

糊挡板自动控制

糊轮挡板(单面机、糊机)根据湿部换单制程控制,自动调整糊轮挡板位置,减少胶水外溢对生产品质的影响。

实施关键点:单面机、糊机糊轮挡板跟踪面纸的实时控制。糊机糊轮挡板的自动控制对大棉带的透气性和使用寿命可以提高20%,同时减少棉带上的胶块对纸板品质的影响,可以生产瓦纸大过面纸的纸板。通过糊挡板自动控制,可以提高纸板品质的同时降低成本和劳动强度。

挡糊板效益计算:

1、减少铲板时间,以每天铲两次计算,每次10分钟,产能增加20分钟×150米/分钟=3000米,每班增加3%产能。

2、棉带寿命,以一块棉带10万元计算,一年一换,最少节省2万元。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印刷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