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泰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 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2017-01-16 268
 迄今为止,国家供给侧改革提出不到一年,在2016年的第四季度,中国实体经济频频传递转暖信号。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到51.7%,创两年来的最高点。自11月份以来,各行各业纷纷发出提价函,尤其是我国造纸行业,继铜板纸、白卡纸提价之后,瓦楞箱板纸出现了“一纸难求”的火爆局面。

一度遭受新闻纸重挫的华泰集团是否过上好日子?是近几年来经济界、业界热议的一个话题。近日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华在接受《制造界网》采访时非常愉快得说:“近几年来,华泰集团对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做了全局调整,新闻纸早已调成了包装纸和文化纸,升级改造后新闻纸机所生产出的产品已做成了精美包装和精美书刊。已成为《文选》、《求是》杂志等国家重要书籍、杂志的专用纸;与小米科技、顺丰快速等知名品牌公司签约合作,小米手机的外包装盒、顺丰快递的增值包装产品采用的就是华泰有色包装纸


华泰的“十三五”开局良好,有一种“王者归来”的气势。预计2016年华泰整个集团的营业收入达到630亿元,其中造纸占比52%、化工占比36%、其他占比12%。


华泰是一个有很多的优势的企业,竞争力相当强,领袖地位很难撼动。即使在危机之中,华泰都能抓住生存的机遇,让企业充满生命力。华泰厂区依然是那么安静、祥和。生产线上依然那么井然有序,机器人依然那么孜孜不倦并乐此不疲地快乐工作。
 

历经风雨的华泰人显得更加坚定、自信和从容。李建华表示,华泰对公司的发展布局重新进行了规划,由过去的“双巨头”战略调整为“多元化”格局。在做强造纸、化工两大主业的基础上,向大物流、工业4.0、互联网浆纸平台等方面发展。《十三五》期间对实现多元化千亿级企业集团,李建华信心十足!
 

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

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专访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华泰集团董事局主席 李建华

往事不堪回首。其实当时间进入“十一五”,互联网媒体已在日日蚕食新闻市场,只是当时纸媒没有明显觉察,因为那个时期,纸媒的广告投放依然是主流,广告主在网媒投放广告只是试试而已,因此报纸保持印数,新闻纸几乎没受什么样影响。约在“十一五”末,各类综合网站和行业、专业网站纷纷崛起,人们的阅读习惯也随之改变,传统纸媒发行量开始下滑,随后逐年大幅下滑,新闻纸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直到“十二五”纸媒滑坡与日俱下,逼迫着华泰不得不关停一台又一台新闻纸机。承压、迷茫。华泰是如何突破困境?实现“惊险一跃”呢?
 

制造界网:李总,有好几年没见你了!

李建华:是啊!以后要常来华泰。

制造界网:谢谢李总,我发现你现在很精神了,心情也快乐了!

李建华:是嘛,你也很好吧?

制造界网:现在很好了!因为纸媒转成了网媒,方向对了,迷茫没了。

李建华:这次来华泰,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

制造界网:纸媒一直下滑,想知道目前华泰新闻纸生产线的真实情况。

李建华6条新闻纸生产线只保留了一条保留的是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哪一条。与福伊特合作,把其它5台新闻纸机全部实行了升级改造新闻纸调成了文化纸和包装纸。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改革,为市场生产有需求的产品,提供有效的供给。

制造界网:恰好赶上电商对包装纸的强烈需求,华泰新闻纸改产的牛皮箱板纸和高强瓦楞纸赶上了好时候?

李建华:谢谢!算是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胜利吧!一个阶段!

制造界网:一个阶段?李总什么时候变得对成功没有绝对的信心了?

李建华:你看,就这个新闻纸,华泰做到了全球最大,纸媒却全球下滑,华泰首当其冲受的伤害也是最大的。

制造界网:被新闻纸伤怕了吗?

李建华:我干了三十多年的企业,从来都是谨小慎微,审慎决策。唯有电子媒体对纸媒的巨大冲击是我始料不及的,这个趋势是全球性的,出口也出不去!

制造界网:记得在2009年对你有过一次采访,那时你不相信这个趋势,你不接受互联网媒体!

李建华:是啊,在我国入世后的短短几年,华泰一举把新闻纸做到全球第一,替代了进口,降低了新闻纸的价格,为全国纸媒节约了成本,做了贡献,赶走了外纸,改变了格局,还赢得的世界尊重。

制造界网:因此那时候你恨这个趋势,不甘心?

李建华:是啊!

制造界网:当年你对报纸情有独钟,没有人能比得了你的执着,面对报纸每年大量缩减,当华泰的第一台新闻纸机停下的时候,你有过痛苦和迷茫吗?

李建华:当然有过,那是一次无奈又无辜的痛苦经历因为不是企业管理出了问题,也不是技术或其它出了问题。尽管在转型决策时期徘徊过、迷茫过,但我从不服输。

制造界网:任何人也打不过趋势,但任何困难都不会打倒你!你的性格在这里。很多人都相信你能力挽狂澜,你肯定会有办法把华泰干好!

李建华:谢谢你!谢谢所有信任、支持华泰的人。

制造界网:承受这么巨大冲击,跨过了这么大的一个坎,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的。真是“惊险一跃”,华泰实现了成功“一跃”,你认为主要因为得益于什么?

李建华:我认为主要得益于华泰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华泰化工的赢利弥补了新闻纸的损失;还得益于华泰人的精神、毅力和团结向上。事实上,华泰每关停一台纸机之前,我们就已做好充分的转型准备,比如产品的市场开发、设备的技术攻关等,都力争把损失降到了最低。

制造界网:电子媒体冲击了的华泰的新闻纸,改产的包装纸又受益于电子商务,这叫“失之东偶,收之桑榆”。现在还恨互联网吗?

李建华:不恨了啊,经过互联网洗礼之后,华泰开始拥抱互联网了,不是国家号召互联网+嘛!

制造界网:李总再不敢轻视趋势了哈!发现你会用微信了。

李建华:是啊,每天都能看到你们在微信传播的文章。华泰和全球技术强企福伊特公司签署了多领域合作,共同探讨物联网工业4.0的发展,来帮助我国传统制造企业升级、实现工业4.0;另外我们计划建设全球浆纸贸易平台,发展智能大物流产业

制造界网:华泰开始向互联网要效益了?

李建华:华泰在做强造纸、化工两大主业基础上,发展多元化,积极寻找适销对路的产品,当然包括互联网、智能物联网产品

制造界网:华泰人很有智慧,一旦看清趋势,有了方向,就会把公司做成样板和标杆。

李建华:国家提出的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很好!让传统制造业+上互联网,供给侧,为市场提供质量高、有需求的产品。华泰会一如既往把企业做好,为国家、为社会多做贡献。

制造界网:“做贡献”是你一生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因为你喜欢!

李建华:谢谢你的理解!

大刀阔斧地改造、提升,

打通造纸全产业链

专访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华泰集团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年产45万吨新闻纸生产线

华泰选择了德国福伊特作为战略合作伙伴,这是一家全球最顶尖的造纸装备技术服务商,双方携手在多个领域展开深度合作。据悉华泰将累计投资8.4亿对现有的生产线进行改造、提升。于2015年10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总理和正在访华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见证了签约仪式
 

目前华泰集团正在与福伊特一道将“造纸4.0”技术引入造纸生产,对生产装备进行改造提升,实现智能制造。“造纸4.0”是福伊特将“工业4.0”与造纸行业有机结合从而推出的概念,旨在助力造纸行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
 

由于福伊特强大的技术支持,华泰的纸机可以生产不同的纸种,比如70万吨铜版纸生产线,选择配置机外涂布机,从而可实现品种多样化,生产定量在80-200克/平方米之间的涂布及未涂布文化纸。假如铜版纸市场非常不好,公司可以转产高档胶版纸、静电复印纸等文化用纸,也可以生产LWC纸和白牛皮纸。
 

由此,华泰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方案。产品生产方式可实现由大规模生产转向了大规模市场定制,也就是说,根据市场需求来灵活配制产品生产。
 

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和提升,一旦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是华泰人的秉性。李建华表示华泰在造纸板块上不再增资和扩产,主要任务是大力优化产品,打通全产业链的发展,包括研发、原料林、制浆、造纸、书刊和包装印制、物流配送服务等。近年来,华泰积极向造纸下游产业链延伸,总投资8000多万元引进了海德堡对开四色印刷机、塔式报刊印刷机、包装彩印机等国际一流印刷设备,年印刷能力达到80万令,逐步发展成为由传统造纸到创意设计、印制、书刊包装终端产品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研发和储备盐化工“全产业链”产品,

由传统制造转向“定制化”生产

专访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成品纸全自动包装

有资料显示:华泰利用当地盐卤资源储量大的优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盐化工生产基地。公司实施国际化高端发展定位,先后引进日本旭化成、德国西门子、瑞士博特、比利时索尔维、美国KBR、德国麦斯等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生产线设计非常智能高端,上下游产品供应链首尾相接,上游产品是下游项目的原料,不用车辆运输,通过管道就能把产业链上的项目连接起来,如将离子膜烧碱生产中产生的氢气直接用管道输送到双氧水生产车间;产生的氯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环氧丙烷生产车间。
 

现有的生产线75万吨离子膜、34万吨双氧水、3000吨PAA、3万吨氯丙烯、3万吨环氧氯丙烷、3万吨环氧丙烷、10万吨苯胺、700万采输卤及地热综合利用项目,配套项目200MW热电和2万方水处理。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斯里兰卡、韩国、阿根廷、印度、泰国、南非等国。
 

盐化工是华泰的优势产业,始建于2006年,来自与著名的化工巨头美国杜邦比利时苏威的精诚合作,可谓“系出名门”。公司与苏威研发的电子级、食品级双氧水,填补了国家空白,成为蒙牛、伊利、汇源、雀巢等著名品牌的供应商。10年来,华泰在盐化工领域做的顺风顺水。由于技术前沿,产业链长,产品高端,因此化工版块的赢利水平相当高,为公司保持了一条健康的资金琏,从而保障了新闻纸得以顺利转型,让整个华泰公司重拾辉煌。
 

马云一直再强调未来“行业大数据”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传统制造业升级不仅要实现智能化生产,更重要的是依靠和利用大数据来了解市场的用量和下游客户对产品的要求,来实现定制化生产。
 

制造界网了解到,华泰公司的化工战略产品储备库里有几十种产品。集团副董事长田居龙解释说,华泰对盐化工循环产业链上的产品项目进行了研发、战略储备和规划,公司根据对市场的调研、考察和数据分析来决定产品项目的投资增产。积极访问下游客户,鼓励客户对上游原料提出要求,帮助客户优化产品功能。根据不同客户对不同产品的需求,逐步实现定制化生产。

有资料显示,化工储备库产品项目包括:“热电、矿盐、污水处理、甲醇制烯烃、丙烷脱氢制丙烯、硝酸、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氯丙烯、甲烷氯化物、四氯乙烯、氯乙酸、水合肼、钛白粉、盐酸、双氧水、食品级双氧水、过氧乙酸、硼氢化钠、苯胺、多晶硅、己二酸、己内酰胺、氧化铝、硫化黑、粘性纤维、聚醚多元醇、碳酸锂、碳酸二甲酯、聚碳酸酯(PC)、羟甲基纤维素(CMC)、硅烷偶联剂、环氧树脂、氯丁橡胶(CR)、氟化工产品(PTFE、PFA、PVDF)等”
 

盐化工产业非常神奇,产业链上的产品众多,可应用于食品、农药、纺织、医药、日化、造纸等多个产业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十三五”,华泰继续在盐化工产业链上深耕细作,向高端精细化工延展,2016年7月华泰投资7.28亿元增上2万吨对氨基苯酚和1万吨苯二胺项目,该产品分别用于全球三大解热镇痛药物之一的扑热息痛和生产轮胎用粘合剂间苯二酚。
 

对于盐化工,华泰的梦想是打造国内外盐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样板企业,对盐化工全产业链上的产品进行研发和储备,根据市场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分析实现定制化生产。
 

从“双巨头”战略到“多元化”格局,任何

风雨都阻挡不了华泰奔向千亿级企业集团的步伐

专访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华泰集团70万吨高档铜版纸生产线

著名的美国标准石油创始人洛克菲勒认为,专业化能挣得来财富,多元化会保住财富,把资金投放多个产业,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唯一途径。迄今为止洛克菲勒家族财富已相传六代,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盛不衰的家族财团。
 

在“十五”期间,华泰“一纸风靡全球”,作为世界最大的新闻生产基地而声誉国际,因此,在“十一五”初,杜邦和苏威两大国际化工巨头向华泰抛来橄榄枝,之所以华泰在“十五”到“十一五”期间迅速做成了造纸和盐化工两个“巨头”,这就是华泰的“双巨头”战略。 整个“十二五”基本上是华泰“改革和调整”的五年,当一个巨头陷于危难,由另一个巨头出手相救,因此“十三五”华泰集团坚定不移地开启了多元化发展新格局。
 

华泰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始建于1976年,中国制造行业的一棵常春树,自始至终的企业样板和标杆。如果人的一生只经历成功,就会造成一种成功审美疲劳;只有经历一次坎坷、跌倒过一次,当重新站起来的时候会看得更远!所以当前跋涉过“沼泽地”的华泰公司站在了更高处,力争实现千亿级集团,从双巨头到多元化,任何风雨也阻挡不了前进的步伐。因为在华泰有一个精英高管团队,多年来在李建华亲情式的悉心培养下,这支团队已成为华泰公司顶天立地的脊梁人物,所以华泰集团的发展有一种势不可挡的爆发力。李建华常常欣慰地对来访的客人说:“放给年轻人去干,我也看着!”。
 

华泰集团的脊梁人才,来自

李建华“亲情式”内部培养

专访李建华:承受新闻纸巨大冲击,华泰成功实现“惊险一跃”

华泰股份董事长 李晓亮

前不久,制造界网在采访联想控股某成员企业CEO时了解到,柳传志给员工的印象是一种亲情,亲和的像自己的一位长者或大哥。这位被称为中国企业教父级人物的人才观是:“内部培养,循序渐进,让感情成为一种使命,让骨干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对企业有感情、有责任!”。在人才培养这一点上李建华与柳传志极其相似
 

世界上任何一种情感都无法与亲情相比拟,对待员工的方式决定一个企业的高度,薪资激励和对员工发自内心亲情式的关爱,让员工有终身生活归属和精神归属,这样的企业才有能世代相传,百年不衰。
 

多年来,李建华一直在为华泰储备人才,坚持内部培养。从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学生里面挑选精英员工来培养,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他对每一个人的悉心培养是发自内心的,既像一个人生导师,又像一个兄长。李建华自己也曾说过:“我对待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单凭这一点,并不是每个企业家都可以做到的,这是一种淳朴而伟大的智慧。
 

当前华泰已形成了一个以李晓亮、魏文光、迟玉祥、孙亚军等为代表的70后“脊梁人才”团队,这支团队是与华泰一起成长起来的,团结、奋进、德才兼备,为华泰的发展挑起了大梁。
 

对于经营企业,无论是高薪雇用,还是利益共赢,都比不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当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亲情是能共患难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单纯建立在利益共赢基础的合作,当失去利益时很容易分道扬镳,只有亲情维系人的心灵。在华泰,这种“亲情文化”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没有任何谋划和刻意,完全来自李建华自然本真的性情,这是一种目前大概连他自己都叫不出名字的“亲情式管理”。

与睿智犀利的企业家相比,李建华属于厚重、儒雅的那种。他对人尊重,为人谦和,很难想象他有燃烧的斗志和强烈的愿望。其实他内心无比坚韧和执着,对企业狂热的追求从都不缺乏,只不过是他自身过高的涵养和修养从不让自己露出锋芒而已。李建华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的智慧原始而天然,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成分。大概他至今也没进过什么商学院,也没读过亚当·斯密,他靠他固有的品格和智慧、靠他的信仰和领悟,带领华泰人专业打造标杆、样板企业。“十三五”,非常期待中国制造业多一个千亿级企业——华泰集团!

 
举报收藏 0
 
更多>同类印刷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信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